Copyright © 2023. All rights reserved 嘉禾聚能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
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20号院1号楼丽泽SOHO 京ICP备2023017704号
电话:15611817788 邮编:100073 邮箱:ghe@ghe-cn.com
中证网讯(记者 张鹏飞)料垃圾被填埋,22%管理不善,成为垃圾。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出警告,“塑料污染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范围在每年3000亿到6000亿美元,然而,过去50年塑料产量激增,如果不采取行动,未来20年有可能翻一番。”
塑料污染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环境焦点问题。废弃塑料仍面临回收成本高、再生利用难等一些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。
作为一种具有质量轻、强度高、绝缘、耐磨等优异特征的材料,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、生活的各个领域,从工业制品到家居日用,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塑料。
从2008年我国推出第一版“禁塑令”,到2020年全面升级,再到各地的政策跟进,“战塑”16年后的2024年,已经来到一个新的起点。在16年塑料治理路上,中国已经走出塑料回收和源头替代两种产业模式,但两种产业模式均面临各自待解难题。
“塑料回收目前面临很多难解的问题。”山东省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在前端环节,塑料垃圾分类未推行到位,不少家庭还没有塑料垃圾分类的习惯。”
据《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(2022年度)》,由于塑料产品结构影响,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、瓶体类塑料等基本采取物理回收方式,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;但占塑料产量45%左右的包装类塑料,特别是膜袋类塑料基本不具备开展物理回收的技术、经济条件。
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,2022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6300万吨,其中被回收处置的仅有约30%,而填埋量为2016万吨、焚烧量为1953万吨,分别占比32%和31%。
由于体量较大,我国塑料回收和利用任务繁重。
塑料循环产业联合绿色行动联盟2022年绿色行动白皮书指出,随着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技术提升和产能增加,预计到2030年,全球废塑料回收率有望达到50%。
近年来,我国对塑料污染治理和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越来越重视,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、“十四五”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。
据了解,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探索开展塑料回收。2023年10月,上海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,计划到2025年,废塑料回收量达到70万吨/年。有的企业在其生产线中创新利用再生聚酯、废弃渔网等物料,制作移动终端的外壳等组件。
除了回收利用之外,寻找塑料替代品也是近年来减塑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。相关专家表示,要进一步研发应用塑料回收利用相关技术,特别注意能将废塑料回归到分子层级进行重新组织的化学回收。同时,可推动竹材等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,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。
2021年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,提出应充分考虑竹木制品、纸制品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。
事实上,自2008年我国限塑令颁布以来,纸质吸管、餐具便被在奶茶、咖啡业和不少大型餐饮公司推广。麦当劳官网显示,2020年,麦当劳中国使用的纸制食品包装已100%采用来自经森林管理委员会(FSC)认证的原纸。
除了推广“以纸代塑”外,近年来竹子也成了业界期盼的新型塑料替代物。
2023年10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等多部门印发《加快“以竹代塑”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指出,到2025年,“以竹代塑”产业体系初步建立。同时,将“以竹代塑”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,加大政府采购力度。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“以竹代塑”产品。
中研普华报告表示,在持续加码的禁塑政策的推动下,预测到2025年,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40万吨,将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。如果以单价2万元/吨计算,其市场空间将近900亿元。